【什么叫羊入虎口?】“羊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落入危险境地,尤其是被比自己强大或危险的人控制、威胁,甚至可能遭受伤害的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弱者在强者面前毫无反抗能力的情景。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虎之食人也,必先摇其尾,然后噬之。”后引申为“羊入虎口”。 |
含义 | 比喻弱者陷入强者的控制或危险之中,无法逃脱。 |
用法 | 多用于比喻处境危险,难以自救。 |
近义词 | 作茧自缚、自投罗网、身陷囹圄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脱离险境、化险为夷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羊入虎口”最早出自《战国策》,原本是描述老虎捕食的自然行为。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助和被动。
在古代,羊是温顺的动物,而虎则是凶猛的猎手。羊进入虎的领地,几乎注定会被吃掉,因此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避免进入危险的环境或与强大的敌人打交道。
三、现实中的应用
场景 | 应用举例 |
商业竞争 | 一个小型企业进入大公司主导的市场,犹如“羊入虎口”,容易被吞并或排挤。 |
政治斗争 | 在权力斗争中,弱势一方若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盟友,就可能像“羊入虎口”一样被压制。 |
个人遭遇 | 某人因轻信他人而陷入骗局,如同“羊入虎口”,难以脱身。 |
四、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可用于批评、警示或描述某种危险情境。
- 语气色彩:偏贬义,带有无奈、警惕或讽刺意味。
- 搭配使用:常与“自投罗网”、“束手就擒”等词语连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羊入虎口”是一个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现象,也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更加谨慎,避免陷入不利的境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