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原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此文延续了《前赤壁赋》的哲理思考,但情感更为沉郁,描写了作者在黄州贬居期间的孤独心境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一、
《后赤壁赋》以作者夜游赤壁为线索,描绘了秋夜江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文中通过与道士的对话,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超脱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胸怀与哲学思考。
二、原文节选及解读
原文 | 解读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苏轼在十月十五日夜晚从雪堂出发,准备返回临皋亭。 |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月色皎洁,微风清爽,这样的夜晚多么美好啊!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江水潺潺,山崖陡峭,月亮高悬,水位下降,石头显露。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时间流逝匆匆,昔日的江山已难辨认。 |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突然发出长啸,惊动草木,山谷回响,风起浪涌。 |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 苏轼整理衣衫,攀上险峻岩石,披荆斩棘,如坐虎豹、龙蛇。 |
“俯冯夷之幽宫,登高冈而南望,……” | 俯瞰水神的宫殿,登上高岗向南眺望。 |
“忽见一道士,……曰:‘子非谪仙人乎?’” | 忽然看见一位道士,问:“你不是被贬的仙人吗?” |
“吾语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道士说:“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吗?” |
三、主要内容概括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 |
背景 | 被贬黄州期间,心境沉郁,借景抒情 |
主题 | 人生无常、自然壮美、超脱尘世 |
风格 |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
思想 | 受道家影响,强调顺应自然、淡泊名利 |
结构 | 游记体,以夜游赤壁为线索,穿插哲理思考 |
四、结语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它反映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也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