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一丘之貉说的什么动物】“一丘之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彼此相似或同流合污。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同一座山上的狐狸”,但它的实际含义并不是指狐狸,而是借用了狐狸的形象来比喻那些行为相近、品质相似的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一丘之貉 |
拼音 | yī qiū zhī hè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一丘之貉,安得不乱?” |
本义 | 原指同一座山中的狐狸,后引申为同类或同类之人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行为相似或同流合污 |
二、成语来源
“一丘之貉”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汉书·东方朔传》。当时,东方朔在劝谏汉武帝时,曾用“一丘之貉”来形容一些官员之间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现象。虽然字面上提到的是“貉”,但实际上,这个成语更多是借用了狐狸的形象,因为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狡猾、机智甚至阴险的人。
三、常见误解
很多人误以为“一丘之貉”指的是狐狸,其实不然。这里的“貉”是一种与狐狸类似的动物,体型较小,毛色较深,生活在山林中。虽然它和狐狸有相似之处,但在成语中,“貉”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用来强调“同类”的概念。
四、成语使用示例
1. 这些人都是同行,可以说是“一丘之貉”。
2. 他跟那帮人混在一起,简直是“一丘之貉”。
3. 不要以为他们互相关照就是“一丘之貉”,也许只是朋友罢了。
五、总结
“一丘之貉”虽然字面上提到了“貉”,但其真正的含义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动物,而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互勾结。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批评那些行为相似、立场一致却缺乏原则的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丘之貉 |
字面意思 | 同一座山里的狐狸 |
实际含义 | 形容同类或同流合污的人 |
常见误解 | 认为指狐狸 |
使用场景 | 批评或讽刺行为相似的人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丘之貉”并非直接指某种动物,而是借动物形象来表达对人的评价。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