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旨在阐述“从师”的重要性,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篇文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材料。
一、文章总结
《师说》通过对比古代圣人与当代士大夫对“师”的态度,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强调学习必须有师,提倡“尊师重道”。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至今仍对教育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么这些疑惑就永远无法解决。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便拜他为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比我早,我也拜他为师。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际先后生于吾乎? |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需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还大还是小呢?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唉!从师求学的风尚已经很久没有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真是太难了!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还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得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只是懂得道理有先后,专业各有侧重,仅此而已。 |
三、学习建议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有助于理解全文。
2. 体会作者情感:韩愈在文中表现出对“师道”衰落的忧虑,以及对尊师重教的呼吁。
3. 联系现实:思考“从师”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反思个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四、结语
《师说》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它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而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尊师重道”始终是教育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