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不接什么意思】“青黄不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农业或经济状况中的一种阶段性困难。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古代的农耕社会,用来形容新旧粮食交替时出现的短缺现象。下面我们将从含义、来源、用法和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青黄不接”字面意思是“青色的庄稼未熟,黄色的庄粮已尽”,比喻在新收获的粮食尚未成熟,旧有的粮食已经吃完,导致短期内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引申为在事物过渡期间出现的资源短缺或能力断层,常用于描述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暂时性困难。
二、来源与演变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民贫则衣食不足,衣食不足则人无廉耻,人无廉耻则盗贼不止,盗贼不止则国无宁日。故曰‘青黄不接’,而民多饥寒。”
- 演变:从最初的农业现象,逐渐引申为经济、管理、工作等领域的阶段性问题。
三、用法与搭配
用法 | 示例 |
描述农业生产 | “今年雨水过多,导致青黄不接,农民收入锐减。” |
描述经济状况 | “公司正处于转型期,资金链紧张,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
描述个人状态 | “他刚换工作,还没适应新环境,感觉有些青黄不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粮食短缺、供不应求、断档、空窗期 |
反义词 | 丰衣足食、充足有余、衔接顺畅、储备充足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多用于农业、经济、生活等领域,不宜泛化使用。
2. 语境要求:需结合具体情境,避免脱离实际语境使用。
3. 语气色彩:偏书面语,适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
六、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青黄不接 |
含义 | 新旧资源交替时的短缺或断层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比喻 | 资源、能力、时间上的过渡性困难 |
常见用法 | 农业、经济、工作等领域的阶段性问题 |
近义词 | 粮食短缺、供不应求、断档 |
反义词 | 丰衣足食、充足有余、衔接顺畅 |
使用注意 | 结合语境,避免误用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黄不接”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概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境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