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出自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原句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实际应用中才意识到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论诗》多为评论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其中“书到用时方恨少”一句,常被用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中的反思。
二、诗句含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书到用时 | 指当需要使用知识时 |
方恨少 | 才感到知识不够 |
事非经过 |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 |
不知难 | 就不会明白事情的困难 |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真正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后悔平时读书太少;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某些事情,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方面 | 内容 |
学习态度 | 鼓励人们平时要勤奋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 |
实践重要性 |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
反思与成长 | 提醒人们从失败和经历中吸取教训 |
时间管理 | 告诫人们不要等到关键时刻才去补课 |
四、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作者 | 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联系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 | 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长歌行》 | 提醒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
五、总结
“书到用时方恨少”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提醒,更是对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与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谦逊与进取之心,避免因一时的疏忽而留下遗憾。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 |
出处 | 赵翼《论诗》 |
含义 | 学习不足,实践困难 |
现实意义 | 鼓励学习、重视实践 |
相关名言 | 与“学如逆水行舟”等有相似精神 |
通过理解这句古诗,我们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学习意识,也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