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生平简介】高锟(K.C. Kao,1933年11月24日-2023年9月23日),原名高錕,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坛,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工程师,被誉为“光纤之父”。他因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于世,并于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他的贡献不仅推动了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是他生平的重要经历与成就总结:
高锟生平简介()
高锟自幼聪慧,早年在上海接受教育,后赴英国留学,先后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并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60年代,他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工作期间,首次提出利用玻璃纤维传输光信号用于通信的理论,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光纤通信奠定了基础。
1970年,高锟与同事共同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正式提出通过低损耗光纤实现长距离光信号传输的可能性。此后,他不断推动光纤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在1980年代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锟一生荣获多项荣誉,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他于2023年9月23日去世,享年89岁。
高锟主要生平与成就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高锟(K.C. Kao) |
出生日期 | 1933年11月24日 |
出生地 | 中国上海 |
祖籍 | 江苏金坛 |
教育背景 | 上海圣约翰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 |
学位 | 电子工程学士、博士 |
主要贡献 | 光纤通信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光纤之父” |
获得奖项 |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IEEE爱迪生奖、多个国际荣誉 |
工作单位 | 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 |
任职职务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87–1996) |
逝世日期 | 2023年9月23日 |
年龄 | 89岁 |
高锟的一生是科学探索与教育奉献的典范。他的研究不仅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为现代社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他的精神与成就将继续激励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