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萋萋什么意思】“蒹葭萋萋”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描写思念与追求的抒情诗。全诗以秋日水边的景象为背景,通过“蒹葭”、“白露”等自然意象,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之人或理想之境的执着追求和难以企及的惆怅情感。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蒹葭 | 指芦苇一类的水草,常生长在水边,象征着清冷、幽静的环境。 | 《诗经·秦风·蒹葭》 |
萋萋 |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常用来形容景色幽深、繁茂。 | 《诗经·秦风·蒹葭》 |
因此,“蒹葭萋萋”可以理解为:水边的芦苇茂密繁盛,呈现出一片苍翠的景象。
二、诗句原文与翻译
原文: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翻译:
> 水边的芦苇茂密繁盛,清晨的露水还未干去。
> 我所思念的人啊,就在那水边的高地。
三、诗意分析
“蒹葭萋萋”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营造出一种朦胧、幽远、略带哀愁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这种思念的遥不可及。
诗中“伊人”是诗人所追寻的对象,可能是恋人、朋友,也可能是理想、信念。而“在水之湄”则表明这个人或目标虽近在眼前,却仿佛隔着一层水雾,无法真正触及。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含义 | “蒹葭”指水边的芦苇,“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出处 | 《诗经·秦风·蒹葭》 |
表达情感 | 对理想之人或理想的向往与难以实现的惆怅 |
意象作用 | 萦绕着一种朦胧、幽远、略带哀愁的氛围 |
诗歌主题 | 思念、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
五、延伸思考
“蒹葭萋萋”不仅是一个文学意象,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中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无论是爱情、事业还是理想,人们常常会面对这样的困境:明明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触碰。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年,正是因为它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