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这个成语讲述了一个关于尊严与自尊的故事,用来比喻不尊重他人、带有轻蔑或施舍意味的给予,尤其是指在对方处于困境时,以高高在上的态度给予的帮助或食物。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嗟来之食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含义 | 指用轻蔑或施舍的态度给予他人的食物或帮助,常带有侮辱性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那些以高傲姿态施恩于人的人 |
近义词 | 施舍、怜悯、恩赐 |
反义词 | 自立、自强、自尊 |
二、典故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发生饥荒,一个叫黔敖的人在路上遇到一个饥饿的人。黔敖对他说:“嗟!来食!”(喂,来吃吧!)这个人听了后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的。”于是拒绝了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
这个故事强调了一个人的尊严和自尊的重要性,即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接受带有侮辱性的帮助。
三、使用场景
- 职场中:某领导对下属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给予帮助时语气轻蔑,可以用“嗟来之食”来形容。
- 生活中:朋友之间若一方总是以施舍的姿态对待另一方,也可用此成语表达不满。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突出其自尊心强或不愿受辱的特点。
四、总结
“嗟来之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给予帮助时应保持尊重与平等,避免让对方感到被贬低或羞辱。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守自己的尊严,不轻易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援助。
关键词:嗟来之食、尊严、自尊、施舍、礼仪、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