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米而炊出处于哪里】“数米而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地安排生活或工作。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像是现代人创造的词汇,但实际上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一、成语出处
“数米而炊”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段记载。原文如下:
> “夫民者,国之本也;谷者,民之命也。故有国有家者,不务耕稼,而欲求富,是犹数米而炊,未尝得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粮食是百姓的生命所在,国家如果不去重视农业,只想着追求财富,就如同数着米粒来煮饭,永远无法吃饱。这里的“数米而炊”形象地表达了资源匮乏时的无奈与困境。
后来,“数米而炊”逐渐被引申为一种节俭、谨慎、量力而行的生活态度,广泛用于文学、日常语言和现代管理中。
二、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数米而炊 |
| 拼音 | shù mǐ ér chuī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形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地安排生活或工作 |
| 引申义 | 节俭、谨慎、量力而行 |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经济拮据、资源紧张时的应对方式 |
三、成语用法示例
1. 古代用法:
在古代,这个成语多用于劝诫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避免因忽视根本而导致国家衰败。
2. 现代用法:
现代人常用“数米而炊”来形容家庭或企业在资金紧张时,必须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例如:
- “公司目前资金紧张,大家都要学会‘数米而炊’。”
- “他每天省吃俭用,真是‘数米而炊’的典范。”
四、总结
“数米而炊”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资源利用的智慧,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具备节俭和规划的能力。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企业管理,这种“数米而炊”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