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典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句出自《后汉书·冯异传》的成语,意思是:在某个地方失去了机会或遭受了损失,但在另一个地方却得到了补偿或收获。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挫折时,虽有失败,但仍有转机和希望。
该典故最早源于东汉时期,冯异是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的重要将领,他为人谦逊、忠心耿耿,在平定天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一次战役中,冯异虽然在某地遭遇失利,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积极调整策略,最终在其他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因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常用来形容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最终实现逆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源自《后汉书》,讲述的是在某一领域失利,却在另一领域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寓意着人生中的得失并非绝对,有时看似失败,实则是成功的铺垫。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与坚持,相信未来仍有希望和收获。
典故内容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 原意 | 在东边失去的东西,可以在西边得到补偿 |
| 引申义 | 面对失败不气馁,仍有机会取得成功 |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因挫折而转败为胜的情况 |
| 人物 | 冯异(东汉名将) |
| 故事背景 | 冯异在战斗中失利,但通过努力最终获胜 |
| 现代应用 | 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信心和毅力 |
此成语不仅具有历史渊源,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适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提醒人们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沮丧,应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