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意思】“尾大不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组织或机构中下属力量过于强大,难以控制或管理,导致整体结构失衡。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尾巴太大,无法摆动,后来引申为权力或势力分布不合理,上位者难以驾驭下层。
以下是对“尾大不掉”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的总结: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尾大不掉 |
| 拼音 | wěi dà bù diào |
| 出处 | 《左传·昭公九年》:“今陈,楚之尾也。” |
| 释义 | 比喻机构或组织中下属力量过大,难以控制,导致整体失控。 |
| 用法 | 多用于政治、管理、企业等场合,强调权力分配不当的问题。 |
| 近义词 | 尾大不掉、尾重骨轻、力不从心 |
| 反义词 | 首尾相顾、上下协调、权责分明 |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尾大不掉”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指陈国作为楚国的附属国,地位如同尾巴,虽属楚国,但实际影响力较大,难以完全掌控。后人借此比喻国家、组织或集团内部上下关系失衡,下级势力过强,上级难以驾驭。
在历史上,许多王朝因地方势力过大而引发内乱,如汉代的“七国之乱”,唐代的“藩镇割据”,都可视为“尾大不掉”的典型案例。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尾大不掉”常用于描述企业管理、政府治理、社团运作等问题。例如:
- 企业中:分公司或部门权力过大,总部难以统一管理;
- 政府中: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有效调控;
- 社团中:核心成员或团体过于强势,影响整体发展。
这些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决策混乱甚至分裂。
四、总结
“尾大不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组织结构失衡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管理和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权力的合理分配,避免因“尾大”而导致“不掉”的局面。只有上下协调、权责分明,才能实现稳定与发展。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尾大不掉”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