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译文讲解】《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秋夜望月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古典诗词中表达思乡情怀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二、译文讲解()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明月高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写出了诗人与远方之人共享同一轮明月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时空上的共鸣。“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则进一步说明,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孤独感,使诗人彻夜难眠,满心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写了诗人熄灯赏月、披衣独坐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孤寂与深情。“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则是诗人无奈地感叹无法将明月寄予远方,只能在梦中相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亲情的珍视。
三、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意义解析 |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海上一轮明月升起,天各一方的人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时刻 | 描绘出诗人与远方亲人共享明月的画面,表达时空的共鸣 |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爱人抱怨这漫长的夜晚,整夜都在思念对方 | 表达因距离而产生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熄灭蜡烛,珍惜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感受到夜露的湿润 | 描写诗人赏月时的细节,体现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无法将这满手的月光赠予你,只好回房安睡,在梦中期待重逢 | 表达诗人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奈,寄托于梦境 |
四、总结
《望月怀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思乡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亲情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普遍情感体验。
如需进一步分析该诗的艺术手法或写作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